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流场馆+如洗蓝天 奥运会北京兑现自己的承诺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09:30   北京日报

  8月24日的夜,无人入眠。

  熊熊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在“鸟巢上空”缓缓熄灭。

  “奇迹!”“美妙绝伦!”“太棒了!”从开幕那一刻起,16天里,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一场场精彩激烈的竞赛,一次次被刷新的各项纪录,一幕幕温馨动人的场景……一届精彩纷呈、激情四溢的奥运盛会呈现在世人眼前,为全世界爱好体育的人们留下了无穷的美妙回味。

  “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上这样评价。

  7年。自“7·13”之夜以来,北京,中国,无数人付出的无数努力和艰辛,终于在这16天里结出硕果,在这16天里得到回报。

  7年来,中国把它对百年期盼奥运圆梦的激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对文明和进步的不懈追求,对国际社会的如山承诺,都化为孜孜践行绿色、科技、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实际行动。

  16天。中国,北京,用满腔热情兑现了庄严承诺,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向世界奉献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一流场馆 塑造赛事完美舞台

  短短7年里,北京矗立起31座世界一流场馆。每一个奥运场馆,以自己的创新诠释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见证着一个个崭新世界纪录的诞生。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淇走上台进行最后陈述。他重申了申办报告中“所有场馆在选址、设计和建造上都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北京市民留下宝贵的奥林匹克遗产”的内容,并进一步做出承诺:“我们将在所有的奥运工程中采用最先进可靠的技术。”

  在激烈角逐过后,北京最终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那一夜,百年圆梦的狂喜像瀑布般倾泻,北京的大街小巷,处处是振臂高呼、大声欢唱的人群。

  但胜利的喜悦过后,人们看到的,是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2001年的北京,全市所有的甲级体育场和体育馆加起来只有4个。要举办世界性的体育盛会,体育设施的缺口还很大,需要新建场馆20个,改扩建场馆11个。这意味着北京要在7年内完成31个场馆的建设量,而且其中不乏国家级的重点场馆。

  “你们要来不及了!”这是2004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雅典场馆建设缓慢的警告。那一年的雅典,奥运嘉宾已到,但主场馆里的脚手架还没有完全去掉。

  2008年的北京,绝不会让这一幕重现。

  距离申办成功仅仅八个月后,2002年,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大幕拉开。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北京敞开胸怀,向全世界张榜纳贤,将奥运场馆规划面向全球招标。在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的国际竞赛中,中、美、法、意、德、日、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精英设计团队闻声相应。

  举世称绝的设计方案“鸟巢”,就出自这样的“掐尖”角逐,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脱颖而出,既保证了一流设计在北京实现,又保证了自主创新的力量在奥运中闪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