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对开幕式结束后的人群疏散,北京奥运会的组织者通过两次大规模的彩排进行了测试。在第一次彩排结束后,组织者发现很多观众走出去后找不到公交车站,直接影响了疏散的时间。在第二天,组织者就通过媒体大篇幅地介绍“鸟巢”出口附近的公交车站位置,以及如何通过公交车换乘地铁。在第二次彩排时,观众“迷路”的事就没再发生。
为了保证开幕式集结和散场的快速有序,北京还建起由公安交通指挥中心、仰山桥勤务指挥中心和场馆群交通指挥中心组成的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制定并实施了132个安全保障、应急处突、勤务组织、场馆运行的方案,设计了148条集散路线,并为不同类型人员、车辆分别设置了16处停车场、3处公交场站。
除了高水准的赛事组织运营,在日常细节上,北京奥运会也很有一套。
暴雨来袭,天气预警防御信息已经在1个半小时之前提前发出。北京市气象台同步准确预测出两小时不下雨的空当期,为赛程提供最大限度地保证。在雨中,强降雨下的短时积水20分钟即告排除,地铁和赛场向来往人群发放近万件雨衣。志愿者们及时进行人员疏导,保证各方道路畅通。
无微不至的赛事组织,在让运动员满意、观众满意的同时,也赢得了最挑剔的人—记者的好评。
证件激活一分钟搞定,免费发放的记者专用包里,媒体指南、墨镜、望远镜、生活护肤套装、万能转换插头、手电筒、电脑遮光罩、笔记本、USB小电扇、移动电话卡、明信片等16种物品一应俱全……“这是北京奥运会给我的第一个惊喜!”赶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开门迎宾首日注册的一位澳大利亚奥运“老记”高兴地说。
更值得惊喜的事儿还在后头。在记者的主战场—奥运会主新闻中心,科技创造出奥运历史上众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全部采用高清晰5.1声道环绕立体声的全球电视转播,第一次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转播奥运会的实况比赛,在主新闻中心和场馆媒体中心,第一次为注册记者提供了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和宽带、IC卡接入互联网现代化接入服务,第一次在8个重要的赛事场馆提供混合区采访的实时音视频采访服务,第一次对媒体班车系统采用“封闭区”到“封闭区”的安检,记者全天只需一次安检。
还有,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迎候式服务”,记者座椅可承重150公斤,提供固定笔记本电脑链锁,主新闻中心附设媒体酒店……在主新闻中心的千人工作间,媒体服务甚至细致到考虑每一个插座是不是各国媒体所带的插头都能适用,每一个相邻的电话机铃声是不是应该不同。
对“老记”们最看重的资讯,北京奥运会总是最快速、最主动地提供。“北京奥运会的资讯服务相当丰富,而且电子信息系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网球场上的每一分变化,裁判员在控制台上一按数字键,数以百计的显示器马上就能接收到,即使不在现场也不会漏掉。”美国路透社记者说。
最让摄影记者们兴奋不已的,是第一回可以做到按下快门的一瞬,照片已传至后方总部;电视转播,则做到了赛场内外观赛几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