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的“V”字形看台,既保证观众的最佳观赛角度,又减少对运动员的干扰;
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的“四合院”、“长城烽火台”,中国元素随处可见;
奥运村的6000平方米太阳能热水系统,为1.7万多名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实现年节电5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奥运会31座比赛场馆所需的全部能源,有四分之一以上都来自可再生能源,先进的技术使奥运场馆实现节能50%以上。168个建筑节能项目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了2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2006年8月,在离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还有两年时间的时候,北京奥运会场馆开始了“演习”式的44项好运北京测试赛。经过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严格评估,整个测试赛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不过,赛事组织者仍在一个劲儿地“抠”小毛病:“鸟巢”卫生间的双门设计原本区分进口和出口,但是使用者并不习惯这样的单向设计;老山射击馆举行国际射联世界杯赛时,观众上下看台时发出的“咚咚”声影响队员;“水立方”的观赛屏幕有点小……这些测试赛中发现的问题,被一一及时解决,为北京奥运会的完美举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6月,北京奥运会所有比赛场馆提前投入使用。北京也因此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赞许:“必须指出的是,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奥运场馆在最后时刻交工,但北京方面的努力使我们有更充沛的时间来进行各种组织工作。这让我们有了安全感。”罗格兴奋地说,“北京,让我们放心。”
8月8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在众多场馆中率先迎来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拉开了奥运场馆的实战大幕。
在随后的十几天里,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成果接受了运动员、观众检阅,并为他们献上最美的一面。而奥运精英们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也永远铭刻在了北京的31座奥运场馆里,成为人们永久的回忆。
碧空如洗 蓝天目标全部实现
截至24日奥运会闭幕,北京8月在空气质量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收获了13个一级天,比例达到54%,超过北京10年来单月一级天9天的最高纪录。
来到北京的第二天,自行车选手莎拉·哈默尔通过美国奥委会向北京奥运会组织者递交了一封道歉信。
“我们错了。”莎拉在信中说,“我对北京的印象很好,我喜欢北京。”
前一天,出现在T3航站楼奥运大家庭成员专用通道上的莎拉显得有点另类,她脸上戴着一个巨大的口罩。尽管来来往往的人们向她投来了充满疑问的目光,莎拉却依然没有把口罩摘下。在她脑海里一直回旋着一个印象——你来到了一个空气污染的城市。
走出机场,莎拉惊呆了。展现在她面前的天空,比她的出发地还要蔚蓝,一朵朵柔软的白云,在天上飘来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