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手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丹麦、德国和瑞典。在20世纪早期,手球运动发展迅速。但是将手球运动推向全世界的却是国际足球联合会的荷兰人Hirschmann。1917年德国柏林体育教师海泽尔(M.Heiser)为女子设计了一种集体游戏,规定运动员只能用手传递或接抛球,双方身体不得接触。1919年柏林另一位体育教师舍伦茨(K.Schelenz)对海泽尔的游戏有所改进,规定持球者传球前可跑3步,允许双方身体接触。当时的比赛在足球场上进行,之后他又改进了规则,这使得海泽尔被认为是手球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此后,1920年制定竞赛规则,1925年德国与奥地利举行首次国际手球赛,后逐渐在世界各国开展。
国际业余手球联合会成立于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938年在德国举行了首次世界锦标赛。国际手球协会成立于1946年,创始者包括八个国际业余手球联合会成员。当时在欧洲流行的11人制手球和在斯堪迪纳维亚流行的7人制手球并存,在1938-1966年间,两种手球项目各自举办世界锦标赛。1957年起举办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手球比赛最初每队运动员为11名,又称十一人制手球,1965年改为每队7名运动员。
男女手球分别于1936年和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手球运动首次进入室内,南斯拉夫队赢得了冠军。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女子项目首次进入奥运,苏联队获得了金牌。
手球:手球的外皮是皮质的,它的周长是58-60厘米(男子)或者54-56厘米(女子)。重量是425-475克(男子)或者325-400克(女子)。
场地:手球场地长40米,宽20米,长界线称边线,短界线称端线。中线将之划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尽头设有一个球门区,球门高2米,宽3米。球门区的形状是D字形,是一个距离球门处6米的半圆区域。该区域又称6米区,仅限守门员活动。
两队各上场7名队员参加比赛,其中包括1名守门员。被认定为守门员的队员可以随时成为场上队员。同样,场上队员也可以随时充当守门员。守门员服装颜色要与场上队员明显区别,队员号码不变。守门员通常使用1号、12号和16号。守门员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阻止球进入球门。只有守门员可以在球门区内用脚触球,如果其他球员用脚触球,则球权将判给对手。
开始比赛时,两队队员各自站在本半场区内,由攻方在中线的中点处开球。每进一球都按此方法进行。比赛中,场上队员可以在球门区外利用各种攻防技术和战术进行对抗,力争把球射入对方球门,进1球得1分。守门员则可以在球门区内封挡对方射来的球。
比赛时间分上、下半时,各3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上下半时每队各有一次暂停机会,暂停时间为1分钟。手球比赛以射入对方球门的球多少决定胜负。如比赛时间终了两队得分相等,而比赛又必须决出胜负,应进行决胜期的比赛。决胜期的比赛时间是两个5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双方交换场地)。如仍相等则应互罚7米球决出胜负。
比赛中任何时候都可以换人,且换人次数不限,但换人要在中线附近的一个小区域内进行。罚任意球的时候所有进攻球员必须在9米区外,并且要和罚球队员保持3米的距离。守门员可以最远到4米线处以封锁罚球角度。
手球运动是一项快速、连续、激烈的对抗性球类集体项目。比赛中攻守转换瞬间即逝,在激烈的对抗中,双方身体接触频繁,只要持球队员身体没有失去平衡,仍能控制球并继续进攻,裁判员就不会中断比赛。
在激烈对抗的手球比赛中,场上紧张的气氛会强烈感染观众,同时,观众也应对运动员在场上的顽强拼搏精神给以掌声鼓励。
手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的传接球花样繁多,多样、准确的射门动作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各种各样的鱼跃、倒地和滚翻射门技术,在手球比赛中屡见不鲜。防守队员的封挡球、堵截进攻,以及守门员神勇的扑球救险,使得比赛精彩纷呈。对手球运动了解不多的观众,可从这些方面欣赏,并对队员精彩的传球配合、成功的射门,以及出色的防守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还可以领略到双方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友好举止和文明礼仪。
对手球有一定了解和精通的观众,除了欣赏运动员个人的攻防技术外,还可从全队整体战术运用的层面上观赏手球比赛。
观众应提前入场,比赛期间少走动,请将手机关机或处于振动、静音状态。比赛时举止要文明,不要出现侮辱性的语言或向场内乱扔杂物,垃圾要自行带出。比赛结束后,退场应有序,应礼让老弱妇幼先走,不要拥挤,始终做文明观众。